別傻了!搞懂加密貨幣風險再All in,否則血本無歸!

別傻了!搞懂加密貨幣風險再All in,否則血本無歸!

最近,朋友小明興沖沖跑來問我:「老編啊,你看看現在新聞上、社群媒體上,大家都在瘋『加密貨幣』(Cryptocurrency)和『NFT』(Non-Fungible Token, 非同質化代幣)!聽說有人一夜暴富,我感覺再不買,是不是就要被時代淘汰了啊?」這問題啊,我身為一個資深金融專欄寫手,聽過不下百遍了。大夥兒對高收益的嚮往,就像夏天看到冰淇淋一樣,眼睛都亮了,總覺得只要買對了,就能躺著數錢。但冰淇淋吃多了可能會拉肚子,加密貨幣呢?它帶來的「加密貨幣風險」可不是拉肚子那麼簡單,搞不好會讓你傾家蕩產,甚至惹上不必要的麻煩。

我們得先搞清楚,這些被稱為「虛擬貨幣」(Virtual Currency)的東西,跟我們口袋裡的鈔票,也就是「法定貨幣」(Legal Tender),根本不是同一回事。它不是由任何國家政府或中央銀行(Central Bank)發行,所以它沒有「法償效力」,意思是,你不能拿著它去大賣場或便利商店買東西,人家沒義務收,更別提什麼「發行準備」或是「兌償保證」了。這就像你在線上遊戲裡賺了一大堆虛擬寶物,它們在遊戲裡可能價值連城,能買裝備、買道具,但你不能拿這些虛寶去現實世界交水電費、繳房租,道理是完全一樣的。中華民國中央銀行(Central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(Taiwan))就曾明確指出,比特幣(Bitcoin)這類的虛擬通貨,本質上是一種高度投機的「虛擬商品」或「虛擬資產」,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貨幣。它們雖然具備「去中心化」(Decentralization)的特性,交易的匿名性也常被提及,但別誤會,區塊鏈(Blockchain)的公開分類帳可是會記錄每一筆交易的,只是沒公開交易者的真實身份而已,所以「匿名」並非絕對。這點,讓它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,作為洗錢(Money Laundering)、資恐(Terrorist Financing)甚至逃稅的工具,這其中的「加密貨幣風險」就又加了一層。

你問我,「加密貨幣」的「價值波動性」(Volatility)有多驚人?簡直比三歲小孩的心情還難捉摸,上一秒可能還在笑,下一秒就躺在地上打滾。還記得2018年那波大跌嗎?當時許多主流的虛擬通貨,價格在短短時間內跌掉了六成甚至九成以上!這代表什麼?如果你那時候投了100萬新臺幣,可能眨眼間就剩下10萬塊,甚至歸零。想像一下,你把辛苦賺來的血汗錢,放在一個沒有政府或金融機構保障的「電子錢包」(E-wallet)裡,然後眼睜睜看著它的價值像溜滑梯一樣急速下降,那心情肯定像坐雲霄飛車,還是那種沒有安全帶的。而且,不像銀行存款有政府機關或專業機構提供的保障,萬一你使用的交易平台不幸倒閉或遭到駭客攻擊,你的資金可能就變成一堆數據,難以追回。此時,你可能就變成一位「無擔保債權人」(Unsecured Creditor),只能排隊在後面,能拿回多少就看運氣了。所以啊,想用它來做長期儲蓄,那心臟可要夠大顆才行,不然保證你每天晚上都睡不好。

更讓人頭痛的是,這個市場根本就是詐騙集團的天堂!他們的花招百出,簡直像變形金剛一樣。最常見的就是「駭客攻擊」(Hacker Attack),像2022年3月,那個叫Axie Infinity(方塊鏈遊戲)的Ronin區塊鏈(Ronin blockchain)就遭駭客攻擊,損失了高達6.15億美元,這可不是小數目,根據報導,幕後的駭客組織據稱來自北韓。還有層出不窮的「釣魚詐騙」(Phishing Scam),他們會偽造假網站或社群帳戶,引誘你點擊不明連結,然後偷走你的數位資產憑證。2022年2月,知名NFT交易平台OpenSea(開放海市集)的用戶就曾因此損失了價值170萬美元的NFT,連大名鼎鼎的「無聊猿」(Bored Ape Yacht Club)系列作品都難逃一劫。在香港,也曾有受害者被釣魚網站騙走了將近77萬港幣的USDT(泰達幣)。此外,你可能還聽過「NFT洗錢」(NFT Money Laundering)這招,利用NFT藝術品的主觀性和其「去中心化」特性,將非法資金「洗白」。最狠的是那種「假項目」詐騙,行話叫「抽地毯」(Rug Pull),詐騙集團一開始用超高獲利誘惑你,等你投入大筆資金後,項目方就直接捲款潛逃,像某個「遊戲代幣Day of Defeat Token」的開發者就提現了135萬美元,直接讓代幣價值暴跌超過96%。這真的比魔術還厲害,錢咻一下就不見了,讓人欲哭無淚。

說了這麼多「加密貨幣風險」,難道就完全不能碰加密貨幣了嗎?倒也不是。重點在於,你要懂得「風險管理」(Risk Management)!首先,如果真的遇到任何問題或疑慮,務必透過「官方渠道」(Official Channel)求助,例如聯繫警政署或金融機構的官方客服,切勿相信那些突然跳出來說要幫你追回資金的「好心人」,他們九成九是二次詐騙。第二,為你的帳戶開啟「雙重驗證」(Two-Factor Authentication, 2FA),多一層保護就像多一把鎖,例如使用一次性密碼應用程式,能大大提升帳戶安全。第三,網路上的不明連結,少點為妙!詐騙郵件、簡訊多到炸,千萬別在可疑網站洩露個人資訊,尤其是一些號稱投資高收益的陌生平台。第四,你的密碼別再「一組走天下」了!不同平台使用不同且複雜的密碼,最好搭配密碼管理應用程式(Password Manager),這樣就算一個平台不慎數據洩露,其他帳戶也不會跟著遭殃。第五,對於那些長期持有且不需頻繁交易的虛擬貨幣,強烈建議存放在「冷錢包」(Cold Wallet)。它就像是與互聯網斷開連接的實體保險箱,大大降低被駭客攻擊的風險。

在談到風險管理工具時,我們不能不提「風險回報比」(Risk-Reward Ratio, RRR)這個小幫手。它能幫你衡量一筆交易中預期的利潤與潛在風險的比率,計算公式是:風險回報率 = (報酬率百分比) / (最大縮水率)。通常專家建議的比例是2:1,也就是說,你潛在的收益至少應該是潛在損失的兩倍。這就像你開車上路,除了看導航,還得看看油量、胎壓,確保行車安全。應用這種工具,能幫助你設定精確的入市和出場點,有效控制潛在的損失,並提高你的利潤潛力。當然,它不是萬能的,它不考慮市場上的「黑天鵝」(Black Swan)事件,像是突發的新聞或政策變化,例如某國政府突然禁止加密貨幣交易,這都是它無法預測的。而且,它也不能取代「基本面分析」(Fundamental Analysis)或「技術分析」(Technical Analysis)這些更深層次的投資研究。但作為輔助工具,它能幫助你確定可接受的風險範圍,避免盲目追高殺低。所以,不是不能「投資」,而是要「聰明投資」。

總之,加密貨幣這個新興的數位資產世界,充滿了誘人的機會,但也佈滿了隱形的「加密貨幣風險」和重重陷阱。它不是政府發行的「法定貨幣」,缺乏應有的保障;它的價格「價值變幻莫測」,可能讓你一夜暴富也可能讓你一夜歸零;更別提那些層出不窮的「金融犯罪」和「詐騙」手段,讓你血本無歸。在「中央銀行」不斷提醒風險,各國監管單位逐步收緊規定的當下,我們投資人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,別被那些「保證獲利」、「穩賺不賠」的承諾沖昏頭。投資前多做功課,了解「區塊鏈」運作原理,學會辨識「安全漏洞」,掌握「風險管理」工具,並採取「冷錢包」、「雙重驗證」等實用「防範策略」。記住,賺錢要緊,但保住本金更重要。 若資金流動性不高,或者對相關知識一知半解,建議先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,並諮詢專業意見,再考慮是否涉足這片高風險的叢林。畢竟,不是所有的金礦都值得你豁出去挖,有些地方,遠遠看著就好,別輕易跳進去,以免掉入萬丈深淵。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發佈留言